金才经网——专业的财经网站-中国金融财经门户网站  文稿合作 QQ:58061970 电话:18957101161

前员工评碧桂园三大失误,及暴雷房企两大特质,下一个可能是谁?

基本面力场 微信号 2023-08-14 07:17:20

上周力场君去度假了,一周没有更新,这周尽量能多写一些东西吧。但是刚过去的这一周可是不平静!特别是周末竟被碧桂园掀起了惊涛骇浪,叠加中植系的暴雷和多家信托公司的传闻,颇有风声鹤唳之感。A股会怎样?会受伤几何?这有待市场验证,反正美股中概股、富时A50指数期货,走的都挺难看的。

不扯远了,就着碧桂园的热度简单聊几句。周末有曾供职在碧桂园、后来被裁了的小伙伴,和力场君聊起这次暴雷,提到了碧桂园内部管理层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倒是颇令人有所感悟,值得其他大公司警醒。

第一个问题就是战略失误,2015年棚户区改造、执行货币化安置,在三四线城市创造出大量热钱,一批房企都冲向三四线,碧桂园是打头阵的那一个,即使到现在还有80%的土储在三四线城市。短期来看似乎没什么问题,碧桂园也因此长期霸榜地产首位,但是随着调控到来,三四线冷却出乎预料地快,最先倒下的是华夏幸福(600340);虽然碧桂园也及时醒悟了,想掉头,但是尾大不掉呀,拖到现在终于熬不下去了。

第二个问题大家也都知道,就是任人唯亲,杨惠妍被一句灵魂之问“不是家族企业那你凭什么坐在这里”问尬了,那空白的一分钟堪称历史经典。实际上远不止于此,杨家把持了碧桂园的各个关键条线,三小姐把持采购、女婿是供应商、侄子是江中区域总裁,从负责施工的腾越到负责设计的博意,都是杨家的,这能好得了?

第三个问题是事无巨细、独断专行。据说在碧桂园听到最多的话是“这是老板要求”、“根据老板指示”,事事离不开老板、事事都要老板拍板;偏偏杨老板又极为“注重细节”,从总图到方案,甚至空调噪声、地漏安装都要过问,其他人又不敢提反对意见,只能盲目顺从。心思全花在了细节上,却偏偏在战略层面走错了路。

这就导致碧桂园出现了难以承受的巨大项目亏损,典型如马来西亚的填海项目,不仅项目体量巨大、沉淀资成本高昂、操盘难度大,还面对着国外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还有当年的地王广州碧桂园云顶,拍地就花了100亿元,随后就遇到了限贷限价导致亏损严重。

客观地说,力场君也曾调研过很多大型民企,甚至也包括一些国企,上面说的三点绝非个例,而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那些从一间小公司一路爬起壮大、成为大型集团的公司,基于创始人的创业经历,上面三点更是根深蒂固、深植于创始人和核心家族心中。这也与所处行业无关,不信,去看看曾经的首富、现在已经沦为仙股的国美电器。

所以说,碧桂园走到今天不是个案,而是代表了一个房企的群体,从恒大到富力、从华夏幸福到佳兆业、从阳光城(000671)到花样年、从远洋地产到绿地集团,这其中既有全国性房企,也有曾经的区域“小霸主”。能够看出这份暴雷名单,与规模无关、没有什么“大而不倒”的神话;也和出身无关,哪怕背靠着万亿资产的中国人寿(601628),该雷还是雷。

而这份名单有两个共同特质:一个是在2015年前后盲目、大比例地加杠杆,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且负债成本高企;第二点则是三四线战略,大量在三四线甚至五线城市跑马圈地的,成为后来调控受影响最大的敢死队。

眼么前,碧桂园也就是这样了,债券也全线停牌了,接下来债务重组、展期如何推进以及结果如何,只能边走边看。关键是,继碧桂园之后,下一个会是谁?力场君觉得倒是不妨参考上面两个特质,审视一下目前还在苟延残喘着的房企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基本面力场。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贺翀 )

标签:

热门文章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