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特殊再融资债券重启发行 一揽子化债方案“拉开序幕”
新华财经北京9月28日电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再融资一般债券资金用途引发市场关注,此举也意味着地方政府重启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以时间换空间” 的债务置换方式推动各地逐步缓释债务风险。
业内观点称,重启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是迈出“一揽子化债方案”的重要步骤,未来在各地金融机构、地方国企的多方支持下,监管部门会重点考量地区实际的债务压力、可用来置换的债务空间以及地区可以采用的金融资源丰富程度等方面,以此来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化债方案。
“以时间换空间”
总体来看,要应对好债务到期后的再融资问题,重点在于拉长周期和压降成本,“以时间换空间”,逐步化解存量。据民生证券研报统计,2015-2019年,共发行置换债12.36万亿元。分省份来看,江苏、贵州、辽宁、浙江、湖南等区域拿到相当大规模的置换债,规模均在7000亿元以上。
2020-2022年,试点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共发行1.04万亿元。分省份来看,北京、广东发行用于置换隐债的再融资债规模领先,规模高于1000亿元,与其有率先实现隐债清零的目标有关。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新华财经表示,地方政府积极争取通过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对隐性债务进行置换是众多化债手段中的一种,这有助于实现隐性债务显性化。然而,在此之前仍需通过审计“摸清家底”,对债务性质做出甄别,即债务属于企业债务还是政府债务,此后才能去使用再融资债券。
罗志恒进一步表示,“特殊再融资债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更多的是释放了政策‘保’的意图,缓解尾部城投的违约风险;毕竟再融资后,债务总量并未减少,还是要从做大经济增量、财政增收、盘活存量资产、压降不合理支出、提高支出绩效等配合发力解决。”
华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冠南在研报中指出,短期来看,一揽子化债工具箱逐步打开,特殊再融资债券启动发行,银行参与高风险区域城投债务置换工作亦可期待,政策加持之下尾部风险或将得到明显缓释,城投债券安全性较今年上半年边际提升。
“中长期来看,城投的债务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依靠基本面的改善,以及更为规范化的管理,需要央地合力共同解决。”周冠南称。
一揽子化债方案“拉开序幕”
今年下半年以来,“自上而下”的化债部署逐步落地。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此后相关部门纷纷表态支持地方债化解并推出实质举措。近几个月来,多个区域官方报告及相关表述中,也出现“积极争取化债试点”的措辞,新一轮债务风险化解进程正在逐步展开。
8月18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电视会议表示,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强化城投债券风险监测预警,把公开市场债券和非标债务“防爆雷”作为重中之重,全力维护债券市场平稳运行。
8月下旬,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作《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时也表示,要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各负其责”的要求。中央财政积极支持地方做好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督促地方统筹各类资金、资产、资源和各类支持性政策措施。
9月20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指导金融机构积极稳妥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建立常态化的融资平台金融债务监测机制。”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新华财经表示,“‘主流’化债方案基本有两类,一方面是重启特殊再融资债券,建制县隐债化解试点有进一步扩容的可能性,释放中央的维稳信号;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以及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协商化债,借助外力缓解集中偿债压力,为远期的平稳发展腾挪宝贵时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PPP专家库双库专家、现代咨询集团董事长丁伯康对新华财经表示,目前地方化债的核心还是围绕“化存控增、规范管理”,化债措施上要考虑地区差异和“长短共济”。不论是化解存量债务,还是控制增量债务,前提是要摸清债务情况,并对新增债务的过程进行有效管控。
“在这方面,央行建立常态化融资平台金融债务监测机制就能很好的解决管控问题。建立常态化债务监测机制,不仅可以适时监测和防控新增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同时还可以适时对可能出现风险的债务和地区进行针对性处置,相比于前几轮集中解决债务问题,将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和持续性。”丁伯康称。
实际上,对于化解存量债务,财政部多年前便明确提出6种化债方式,前期地方在具体落实化债时,也是围绕这些化债方式进行。然而,随着实际经济环境的演变,部分债务负担较重、财力相对薄弱的地区,需要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化债途径,因此,在现阶段推行“一揽子化债方案”十分及时也很必要。
丁伯康认为,中央多次强调“谁家的孩子谁抱走”,但地方债务的形成有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因此“一揽子化债方案”必将是央地多方协同、共同联手,从根本上解决历史存量债务问题的方案。同时,由于每个地方的债务率情况和偿债能力千差万别,因此在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时,也需要兼顾到地区的紧迫性和差异性。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标签: 债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