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才经网——专业的财经网站-中国金融财经门户网站  文稿合作 QQ:58061970 电话:18957101161

对话阿斯利康王磊:时代属于乐观者

老虎财经 2024-08-06 15:02:24

这个时代的问题,不是时代越来越难了,甚至都不是时代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而是安安静静看清世界后,能否依然热爱世界。王磊是和这个时代互相读懂的人。

你有一千个理由悲观,但只需要一个理由乐观。那就是你和这个时代互相读懂了。

医药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怎么办?时代告诉你,这没什么,它不过是国际化的前奏而已;国际化好难?时代告诉你,这没什么,它不过是要求你的产品差异化做的好,成本比较上更有优势,外加善于合作。

这些道理普通人懂不懂?当然了解。这些道理是不是太过简单,是的,大道至简,道理必须简单,道理原本就简单。

2024年夏,E药经理人融媒体出品人谭勇与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在无锡就“创新十年、未来十年”主题进行了一场深入对话。王磊自2014年上任阿斯利康中国区总裁,到今天负责企业全球除欧美日以外的国际市场业务,十年间,阿斯利康在中国保持年复合增长率超14%,被誉为最本土化的跨国药企。

当整个医药市场进入存量时代,千遍一律的焦虑扑面而来,王磊却显示出无可救药的乐观。过去,他因为坚信中国市场,在中国建立生产本地化,创新本地化,将市场下沉至广阔基层,仰取俯拾,左右采获。未来,他眼中的优秀生是华为,是字节跳动,是没有物理空间总部的跨国企业。打破封闭,无限本土化就是最大的国际化,所以他一方面强调阿斯利康去总部化经营,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市场实际设立了五大本地总部。

渡过复杂而震荡的行业困境,万变之中的不变是逻辑。对的逻辑,早晚都会发生,你只需要沿着逻辑去做对的事情。乐观不是无所作为,而是积极作为。乐观的彻底性是相信逻辑,乐观的自觉性是相信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乐观的能动性是实践验证和希望指引。

王磊是和这个时代互相读懂的人。谈笑间,你能感受到:这个时代的问题,不是时代越来越难了,甚至都不是时代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而是芸芸众生有没有花时间安静下来读懂这个时代,又在看清世界后,依然热爱世界。时代属于乐观者。

以下是E药经理人融媒体出品人谭勇与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就“创新十年、未来十年”对话部分现场实录。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主席及中国总裁王磊

Q:E药经理人融媒体出品人 谭勇

A: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主席及中国总裁 王磊

Q:业内有一种相当力量的悲观情绪,就是创新的支付问题,创新的金融支持问题重压产业。您看起来却很乐观。是因为我们要往前走,选择乐观是一种理性的路径吗?还是有某些现实因素能够支撑我们乐观?

A:乐观情绪源自信心,分享下我对中国医药创新市场的三点信心:

其一,我对中国市场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充满信心。人口基础,诸多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慢病管理服务……每个关键词背后,都蕴含了十分可观的市场机会。当然,更不能忽略了中国县域市场未来极大的增长空间。

其二,中国市场是全球供应链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此我们深信不疑。

此前,阿斯利康第二个十年就是冲着“中国制造”来的,直至现在,我们依旧青睐于中国的生产技术与能力。那么高难度的桥,那么多复杂的基建工程,为何就中国做得出来?人才、资源优势必不能忽略。

其三,中国医药创新已有“弯道超车”的实力。我们看中国创新的视角,是不一样的。别人只看到资本“寒冬”等诸多创新掣肘,甚至担忧是否“完蛋”了,但我们从未这么认为,相反,我们对中国创新能力,一直深信不疑。

Q:三个深信不疑背后,是阿斯利康中国确切而有力的行动。从相信,到行动,再到结果,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A:其一,我们把中国当成全世界最大的医药市场来看。基于这一出发点,我们正在加速本土化,深度布局县域市场,并促进对应管理团队愈发精细化,加速探索多渠道、抓零售、下基层。

其二,从2001年无锡开始,到2014年泰州、2023年青岛,再到今年3月投资4.75亿美元在无锡新建小分子药物工厂,我们在持续加大投资“中国制造”,以搭建世界级的生产供应网络,供应国内外市场,向国内外市场提供“中国造”的优质创新药品。

其三,“新30年”开端,阿斯利康生态圈从“拥抱中国创新”升级为了“中西合璧创新”,以形成中国与国际业务的双循环发展,发挥跨国企业的桥梁作用。

看到优质的中国创新项目,我们果断出手。过去一年时间,我们与近9家中国创新药企达成了全球授权合作,总金额超过60亿美元。愿意花钱的原因只有一个——有望在国际上弯道超车的中国医药创新实力。

Q:您提到加速本土化,而现在的全球化挑战显然越来越大。阿斯利康在华30年后,站在“新30年”开端,您对全球总部与他国本土化的关系有什么新看法?

A:我们在阿斯利康,其实是“人剑合一”,不区分总部,淡化“总部”概念,但转而强调本土化。

要想纵深推进本土化,深耕中国市场内部,那东西南北就得相互促进,联动发展。为此,我们在中国市场实际一连设置了5个“总部”。

一边执行五大区域(北京、广州、杭州、成都和青岛)总部建设战略,另一边在无锡、泰州、青岛分别建立全球生产供应基地。接着今年2月,上海已正式成为阿斯利康集研发、商业及生产运营为一体的第五大全球战略中心,这是阿斯利康全球战略、研发及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Q:中国医药产业创新十年,您怎么去看阶段性的得失?哪些事情基本在预期之中?哪些超乎意料?未来可能会发生的重大产业趋势是什么?

A:综合来看,从中国医疗健康总投入、医疗水平、中国医药创新在国际上的地位等各个维度来看,相比十年前来说都有了飞速的改变与跃升。

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国第一个创新药周期里,国家新药审批时间大大缩短,医保准入速度大大提升。集采发酵影响下,“腾笼换鸟”效应明显,每家公司受到的影响各有不同。这些都对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资本层面,中国创新药已经历经了资本过热和资本寒冬的时候。周期之下,我觉得这其实是自然规律。

当然,我也有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竞争,竞争已经变得非常激烈。

然而竞争是坏事吗?并不。我们通常说创新药内卷,说存量竞争,但激烈的竞争会“挤掉水分”,加速出清。同时,同质化竞争给诸多企业带来“血”的教训,愈发严苛的市场会告诉你到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越是在激烈的竞争和严酷的市场审视中,我们越会去反思出路。业内外没有一家巨头不是靠打仗打出来的,就好比华为和中兴。鼓励“百花齐放式”的竞争,通过竞争才能筛选出更优质的企业,才能打造“黑珍珠”“米其林”等规格的质量和服务。这也是一个逻辑对的事情。

当然,未来会发生什么,业内并购整合趋势如何,生态会如何演变,一切皆有可能,我一般不作什么猜测。但自身要做的,就是认真诠释好自己的角色。

是科学家,就专心做好技术,动作要快,要聚焦。

而像我,我会终身奋斗于我的事业。

Q:十年医药创新发展,作为投入的一方,特别是资本,总体感觉是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您怎么看?

A: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会主动想到使用华为手机?原来风靡一时的中兴手机,为何现在鲜少有人使用了?不管是中国医药行业发展,还是其它行业演变,各行各业其实在过去十年里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与飞速进步,且已经产生了极具差异化、有望从“并跑”到“领跑”的技术,这怎能不谓之预期的回报?

中国医药市场,其实现在已足够强大,强大到让我们得以去支撑自己的循环。业内原来期望发生的事,一件一件都发生了,且还会继续发生。这也是顺延了正确的逻辑。

而经过十年的创新探索,我们有不少生物技术有望在国际上弯道超车,CGT是一个,ADC和双抗也是,联合治疗也是。我相信,渐渐还会出现更多形式的单药治疗或者双抗技术平台,这些都是中国医药行业当下正在摸索的。我们正不断取得突破,也不断在学。

但何时真正实现弯道超车,一切都得有耐心,资本要持有耐心,行业要持有耐心。

Q:从您的视角,当前全球医药市场如何划分?

A:美国是第一梯队,现在中国明显是第二梯队,欧洲创新速度反而相对落后了。论技术水平,欧洲可能不及中国,真创新很少来自于欧洲。

Q:医药企业国际化,赢的关键是什么?

A:从两个视角来看:

国内的企业没有好的创新,没法国际化,这不行;跨国药企进入中国,不接地气,也不行。总之,两边都别吹牛。跨国药企要选择布局中国市场,就必须扎得住、立得稳。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供应链跟本地高度整合、实现完全本土化。

Q:接下来您会带着阿斯利康中国做哪些事情?

A:一是供应链能够尽可能地实现本土化。二是帮助中国的创新能够尽快融入中西合璧的研发管线。三是,阿斯利康会朝着这一目标行事,即最终成为一家在人才、制造、研发等各方面都能“中西合璧”的公司,就跟中国本土企业华为一样,能与国外高度整合。

过程中,哪怕有一扇门关掉,也要开无数扇门,把那扇大门给补掉。

Q:我们的谈话,似乎产业界一般的忧虑和担忧在您的眼里都已经看到了答案。

A:因为大道至简,一切都是朴素自然的逻辑。哪天行业说不定又杀出来一匹黑马,带着一到两个真的差异化创新产品,公司或真的很小,但他已经是赢家了。那时候请不必感到惊讶,因为这样的事情,现在正在发生当中。

标签:

热门文章

热点专题